1.检查单分析
条件: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
无法控制座舱高度。
需要快速下降。
思维导图


2.核心知识以及注意事项
如果是慢释压,可以先判断当前座舱高度,释压速率,这样能知道多少分钟后座舱高度超过1万,再比对下降率,评估释压的可能性,比如当前座舱高度2000,座舱上升率1000尺,那么,大概8分钟才释压,下降率3000,需要下一万尺,明显不需要太大的速度,也不需要氧气面罩。
但是如果是5000座舱高度呢,那下慢了可能会引起释压,安全起见,先把氧气面罩带上,保护自己,也是可以的。
考虑通讯失效下的紧急下降
考虑紧急下降中旅客氧气释放后的计时,根据旅客氧气发生器的供氧时间来做更多的决策。
飞机的氧气要求:
a.正常用氧要求
成员 | 座舱高度 | 要求 |
机组成员 | 10000英尺~12000英尺 (3000米~3600米) | 驾驶舱内执勤的每一个机组成员提供氧气,超过30分钟,为其他机组成员提供氧气 |
12000英尺以上 (3600米以上) | 此高度以上整个飞行时间内为所有机组成员提供氧气 | |
旅客 | 10000英尺~14000英尺 (3000米~4300米) | 在此高度上,超过30分钟的那部分飞行,为10%的旅客提供氧气 |
14000英尺~15000英尺 (4300米~4600米) | 能够为30%的旅客供氧气 | |
15000英尺以上 (4600米以上) | 整个飞行时间内,为每一位旅客供氧 |
737是有增压的飞机,座舱高度不会超过1万英尺。
b.应急下和急救用的补充氧气
成员 | 飞行高度 | 要求 |
机组成员 | 10000尺以上 (3000米以上) | 2小时的氧气供应 2小时=10分钟从41000米下到3000米,然后平飞110分钟。 |
25000尺以上 (7600米以上) | 提供氧气面罩,5秒能戴上还能通话。驾驶舱如果只有两个人,一个人离开岗位,另一个人必须戴上氧气面罩 | |
旅客 | 10000尺~25000尺 | 任何一个点4分钟内能下到14000尺以下,为10%的客舱乘员(客舱里的人包括乘务员、旅客)提供30分钟氧气 |
25000尺以上或者4分钟下不到14000尺以下 | 释压后,在10000尺到14000尺这部分飞,给10%客舱乘员供氧,时间是整个这段高度的飞行时间,但是最少不低于10分钟。 | |
旅客的紧急救治 (就是氧气瓶的要求) | 座舱高度(释压了等于飞行高度)25000尺下降后,在座舱高度8000尺(2400米)以上的整个飞行时间内,必须为2%的乘员(不小于1个人)提供氧气源(不少于2个) | 就是你得为2%的旅客提供氧气瓶,至少是2个氧气瓶。 |
氧气瓶压力1800psi, 21℃,有120公升, 4公升/min的口和2公升/min的口,可以提供30分钟和60分钟用氧。 |
一般的氧气面罩是12分钟,所以不能在10000尺以上停留。除非今天加上乘务员,客舱就10个人,那10%就一个人,这个人用一个氧气瓶,在法规上也没啥事。